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经观知道
据港交所5月8日披露,希迪智驾正寻求通过港交所18C特专科技板块登陆资本市场。在自动驾驶技术广泛渗透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公司选择聚焦于封闭场景,依托自主研发的无人矿卡系统与智能感知平台,构建了商业化落地路径。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希迪智驾2024年收入达4.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逾十倍;毛利为1.01亿元,毛利率为24.7%。公司称,其核心收入来源为自动驾驶矿卡系统,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55亿元,占比超过六成。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产品销售收入计算,公司在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矿卡市场的占有率为37.7%,排名第一。
封闭场景被认为是当前自动驾驶技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的应用场景。与复杂、开放的城市道路不同,矿区、港口和厂区等区域具备交通流量低、路径高度可控、环境约束明确的特点,有助于降低感知算法难度和系统不确定性。
然而,上述优势的背后,是场景天花板的限制。招股书引述灼识咨询的市场预测指出,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矿卡整体市场规模约为13亿元人民币。即便公司在2025年实现其预测中的46%市场占有率,理论营收空间也将接近当前水平。这意味着,在矿区应用场景中,公司已较接近其可预期的商业化边界。
同样作为封闭空间的港口和工业园区,虽然具备一定的业务迁移可能,但从公司当前收入结构来看,尚未构成规模性补充。2024年公司自动驾驶物流车解决方案收入为825万元,占比2%。这类业务通常对系统集成能力、多源数据融合、车队调度精度等提出更高要求,推广周期长、客户定制性强,复制难度较高。
收入增长与亏损并存是当前公司面临的典型经营状态。招股书显示,2024年公司净亏损达5.8亿元,较上年扩大逾一倍,年内研发支出1.9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47.1%。为支撑高强度研发,公司仍依赖外部融资。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完成八轮Pre-IPO融资,共筹集14.92亿元人民币,引入包括红杉中国、新鼎资本、联想控股在内的股东。
客户结构方面,截至2024年底,希迪智驾五大客户贡献了其总营收的80%。最大单一客户营收占比达到37.4%。供应端同样集中,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达到59.2%。客户与供应链结构的双重集中,使得公司在订单波动与原材料成本变动面前,面临一定经营弹性风险。
招股书中对技术体系有详细描述,公司强调其“全栈自研”能力,涵盖感知算法、自动驾驶系统集成、车端与云端调度系统等。但在关键硬件方面,公司仍依赖第三方芯片平台。希迪智驾并无芯片能力,自研算法系统主要运行在第三方SoC平台上,摄像头模组则由外部厂商代工生产。招股书披露公司依赖合同制造商提供产品组装与测试,尚未形成完整自主供应链闭环。
此次上市申请路径为港交所18C章节,属于允许尚未盈利、但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制度通道。根据文件披露,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核心产品研发、团队扩张及海外市场拓展。
但封闭场景的限制性与公司财务结构的脆弱性之间的张力,构成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发展的关键变量。当前的收入增长仍更多依赖项目制落地、定制化部署与政策窗口,而尚未建立具备复制能力、跨区域渗透的规模化商业模型。
随着国内封闭场景自动驾驶市场接近饱和,希迪智驾能否在维持现有客户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从项目驱动到产品驱动的结构性转变,仍待市场检验。